苏自然资提〔2025〕116号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第0351号提案的答复
许建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我省海洋灾害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议》提案收悉。经会商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省海洋岸滩开阔,滩涂、浅海面积大,海岸线以淤泥质海岸为主,掩护条件差,海洋环境十分脆弱,极易受到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冰、海平面上升、赤潮和绿潮等海洋灾害的侵袭。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海平面持续上升,海岸侵蚀日趋加剧。近十年,我省海洋灾害以风暴潮灾害和海浪灾害为主,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失踪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一、已开展工作情况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省相关部门和沿海三市人民政府协同发力,切实提升全省海洋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一)大力加强海洋监测预警能力建设。一是全面提升海洋观测能力。2024年我厅争取国债资金5.58亿元,开展江苏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对原有海洋观测台站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新建一批海上和水下观测浮标,新增一批岸基高空视频探头、无人机、无人船、水下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构建覆盖“空、天、地、海”海洋观测体系,海洋观测能力大幅提升。二是提高海洋预警预报水平。我厅组织建设了江苏海洋预报发布平台、江苏重点海域赤潮监测预警管理等海洋预警报业务系统,切实提高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沿海市、县(市、区)均开展业务化的海洋预警报工作,及时制作发布海洋预报和海洋灾害警报。三是提升海洋灾害应急响应能力。编制发布年度江苏省海洋灾害公报,广泛开展海洋防灾减灾宣传,提升社会大众海洋防灾减灾意识。开展省-市-县-镇四级海洋灾害应急演练,提升各级海洋灾害防御和应急救援能力。
(二)积极开展海堤全线提标建设研究。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我厅和省水利厅开展我省海堤全线提标建设专题研究,在赴沿海三市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海堤存在局部险工患段、侵蚀性海岸加速扩大等问题,综合提出全省海堤全面提标的总体考虑和海堤提标工程建设建议,向省政府报送《关于谋划推进我省海堤全线提标建设工作的报告》。计划到2027年,完成主海堤除险加固和违规养殖整治,基本消除全省海堤险工患段;到2030 年,完成侵蚀段主海堤能力提升工程,全面达到50年一遇防潮标准以上;到2035年,全面完成一线海堤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区段海堤不低于100年一遇防潮标准,建成完善的海岸-海堤防护体系。目前,正在开展相关方案和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不断提升海岸带防灾减灾能力。一是科学规划海岸带防护治理工作。我厅牵头编制《盐城市侵蚀性海岸监测治理工作方案》《江苏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支撑和指导沿海市、县(市、区)海洋防灾减灾工程实施;盐城市编制出台《盐城市侵蚀性海岸治理规划》,强化重点区域侵蚀治理。二是组织开展海岸带修复治理。2020年以来,我厅会同省财政厅支持地方成功申报实施了4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争取中央财政支持资金9.3亿元,累计完成岸线整治修复41.8公里,滨海湿地修复3700余公顷;其中,射阳子项目采用“离岸生态潜堤+抛石护坎+退渔还湿”技术措施修复了6公里的侵蚀岸段,取得较好防侵蚀效果。省生态环境厅持续开展生态安全缓冲区、生态岛和美丽海湾建设,提升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南通市编制实施海岸线整治修复三年行动方案,实现全市430公里沿江沿海生态带全线贯通。
(四)切实加强海洋灾害监测调查评估。一是全面完成全省首次海洋灾害风险普查,全省海洋灾害隐患点(区)122个。通过普查工作摸清了江苏省海洋灾害危险性水平、承灾体脆弱性水平以及风险程度,强化了普查成果运用,为国土空间规划、沿海重大规划编制等方面提供支撑。二是深入开展海平面调查影响评估,完善海岸侵蚀、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基础数据库,全面掌握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生态系统、海岸防护能力和海岸带灾害等影响状况。三是加大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研究力度。先后投入资金2420万元,面向海洋防灾减灾、侵蚀性海岸防护等海洋公益性实用技术,开展了13项海洋科技创新研究。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完善海洋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加快推进全省海堤加固提标工作,开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海洋灾害预测中的应用,实现“影响预报”向“风险预警”的转变,全力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
(一)持续提升海洋监测预警能力。一是加快完成江苏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工程建设,加密我省海洋观测网,在重点海域新建海洋观测站点,形成覆盖全省领海基线、近海和近岸的三层海洋观测体系,实现对我省海洋灾害中高风险区、重点保障目标、灾害易发区和海上经济活动密集区的实时、高精度、立体观测能力。二是进一步健全海洋预警预报管理体系。推动沿海三市海洋预报机构建设,建立海洋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共享机制,丰富创新预警报产品形式和内容,提升海洋灾害精细化、网格化预报能力,实现海浪和风暴潮等要素业务化预报。广泛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向社会广泛发布海洋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信息。
(二)有效提高海洋灾害应对能力。一是加大海洋防灾减灾新技术应用。加快建设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一体化平台,深度融合全要素海洋数据,利用AI大模型算法深化对海洋灾害发生发展的机理研究,动态评估风暴潮、海浪、海水倒灌等突发海洋灾害风险,为有效应对海洋灾害提供决策支撑。二是强化信息共享,推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海事、气象等部门信息共享,加强会商研判,科学防范大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三是大力提升海洋灾害应急响应能力。进一步强化全省海洋灾害预警“叫应”机制,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海洋灾害应急演练常态机制,共同应对海上突发事件。
(三)全力推进海堤全线提标建设。协同开展相关规划和方案编制,细化重点任务和时间表,共同争取国家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积极做好技术服务支撑,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系统相关单位的技术优势,在海堤全线提标建设研究和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做好服务支撑,保障提标建设顺利实施。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加强海堤提标建设和堤线调整的用地、用海等要素保障,指导地方开展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建设规范有序。
(四)大力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指导推进在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按期完成。继续支持地方申报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加快推进保滩护岸工程建设,强化海岸侵蚀治理。协同推进构建我省海岸带生态与减灾协同增效的综合防护体系,进一步提升我省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稳定性,减轻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倒灌的影响,降低海岸带安全风险,保障沿海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省海洋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关心支持!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
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