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自然资提〔2025〕126号
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第1094号提案的答复
葛明等16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江苏省推广小微产业园作为老旧城区存量更新与产业发展双赢策略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向“资源存量”要“发展增量”,推动老旧城区存量更新,发展小微产业园,成为实现城市更新和产业发展“双赢”的重要途径。我厅立足职能,从规划引导、用地政策支持等方面,积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一、加强规划和用地政策支持,推动老旧城区存量更新
一是加强规划统筹引领。指导各地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以“产业更集聚、配套更完善、链条更优化、配置更精准”为导向,优化空间布局,统筹安排城市和产业用地需求,完善功能结构,引导土地混合开发、空间复合利用。指导分层分类推进详细规划编制,优化用地布局和交通市政设施配套,合理确定存量资源“保留、改造、拆除”的空间范围,实行分区、分类的差别化管控引导。二是支持城市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出台支持城市更新的规划与土地政策,通过统筹规划、完善配套,优化城市功能布局;通过依法收回、协议置换,推动低效用地腾退出清;通过收储支撑、政策激励,实施旧厂房集中连片改造,兴办文化创意、科技研发、工业旅游、众创空间、生产性服务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打造小微产业园,提升产业空间品质。
二、推进园区用地提质增效,促进小微产业园发展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系统推进实施。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产业园用地提质增效行动,2023年12月印发《关于深化推进产业园用地提质增效的通知》,全省面上推开,建立了“调查评价+规划引领+项目管理+政策保障+典型示范+激励约束”的全链条工作机制;2025-08-05,省政府在无锡召开了现场推进会。通过多年实践,有力推动了产业园布局优化、空间活化,切实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有力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该项工作得到自然资源部肯定推广,被省委改革办评为全省“制造强省”建设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二是优化用地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的意见》,鼓励同一地块内工业、仓储、研发、办公、商服等用途互利的功能混合布置;鼓励建设使用高标准厂房,推动“产业上楼”,适应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需求。通过规范有序实施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适度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打造“社区式”产业园。
三、持续推广典型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围绕产业园用地更新改造、功能转换、综合整治、工业上楼等模式,我厅连续5年开展典型案例推荐推广工作,全省推广50个典型案例,其中16个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多批次全国推广案例,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总结提炼了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充分发挥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无锡市新吴区东裕产业园低效用地改造盘活,重点打造集生产、科研、办公、宿舍、商业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区,进一步实现了生产空间高标准、生态空间高颜值、生活空间高便利。苏州工业园区新虹产业园存量低效用地更新改造,重点打造以产业为基础,以人文为核心,实现产业要素与城市要素协同发展的“产业社区”。
下一步,我厅将认真研究吸纳有关建议,持续优化规划和土地政策措施,大力加强要素保障,进一步做好小微产业园这篇文章,发挥好园区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老旧城区存量更新与产业发展实现“双赢”。一是进一步摸清老旧城区存量低效用地底数。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扩大深化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5〕83号),我省低效用地再开发国家试点由4个设区市增加至10个。我厅将继续积极指导推进试点城市编制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制定低效用地认定标准,全面清查低效用地底数、实现上图入库,为推动老旧城区存量更新、小微产业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二是进一步优化完善规划和土地支持政策。指导各地在保证安全底线的基础上,出台用地混合兼容政策,允许各地按照混合兼容正负面清单,在详细规划中布局一定比例的混合用地,提高规划弹性和适应性。指导各地创新土地要素配置方式,更加注重适应性和差异化,探索产业链用地整体供应,支持土地混合开发利用和用途合理转换,提升产业园空间品质。三是深化推进产业园用地提质增效工作。结合开发区目录修订工作,规范整合优化各类产业园空间布局,推动“一区多园”联动发展。指导各地落实《2025年全省产业园用地提质增效重点工作任务》,确定年度重点实施园区(片区)、实施项目,综合运用有关支持政策,深化实践、探索创新模式路径,大力推进实施,促进产业园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四是持续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指导推动规划和土地政策在重点城市、重点园区落地见效,总结小微产业园差异化改造利用模式,大力推广典型园区,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带动小微产业园多点开花,为全国贡献具有引领性的、兼顾城市更新和产业激活的发展新思路。
衷心感谢各位委员对自然资源工作的关注、关心和监督,恳请继续对我们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页无正文)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
2025-08-05